概念性規劃編制和評審要求(以旅游景觀規劃概念性規劃為例)
1、概念性規劃的定義和內容
概念性規劃是介于發展規劃和建設規劃之間的一種新的規劃,它強調思路的創新性、前瞻性和指導性。是屬于一種對旅游宏觀發展思路的探討和研究。作為一種規劃設計的思維方法,它淡化了設計的表象,使規劃成為綱領性、戰略性的文件,指導和協調旅游區的發展與建設。概念性規劃的內容,一般來說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對規劃區域的資源和客源市場進行分析和預測;確定規劃區的定位、發展方向和發展戰略;明確旅游產品的開發方向、特色和主要內容;提出規劃區旅游發展的重點項目,強調策劃的創新、個性和特色;提出相關要素發展的原則和方法等。從而在宏觀層面上對規劃區的旅游發展勾勒理想藍圖。
2、旅游規劃的類型分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8971-2003《旅游規劃通則》,旅游規劃分為兩大類:一大類是旅游(業)發展規劃,另一大類是旅游區規劃。
旅游發展規劃按規劃的范圍和政府管理層次分為全國旅游業發展規劃、區域旅游業發展規劃和地方旅游業發展規劃。地方旅游業發展規劃又可分為省級旅游業發展規劃、地市級旅游業發展規劃和縣級旅游業發展規劃等。旅游區規劃按規劃層次分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等。
3、旅游景觀規劃概念性規劃圖件內容
在充分調研和客觀分析的基礎上解決旅游區的六個定位和六個布局問題。
六個定位是:功能定位、目標定位、市場定位、規模定位、形象定位、風格定位。六個布局是:功能區劃分基礎上的項目選擇和布局、給水管線布局、排水管線布局、道路管線布局、電力管線布局、通訊管線布局。
文本部分一般應當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 研究分析:規劃背景、旅游區開發條件分析、市場調查分析、市場定位與規劃理念
第二部分 規劃布局:功能分區與項目布局、綠化及植被撫育規劃、水電電信規劃、道路交通規劃
第三部分 經營管理: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經營管理規劃、分期發展規劃、旅游形象策劃與推廣、旅游市場開拓規劃
總體規劃圖紙部分應當包括:
1旅游區宏觀區位圖、
2旅游區周邊旅游景點關系圖、
3旅游區現狀圖、
4旅游區建設用地分析圖、
5旅游區水流流向分析圖、
6旅游區功能分區規劃圖、
7旅游區分區分期規劃圖、
8旅游區規劃布局圖、
9旅游區公共設施布局圖、
10旅游區道路交通系統圖、
11旅游區水電系統規劃圖、
12各功能區景觀意象圖。
4、概念性規劃評審標準
規劃部分
|
評分依據
|
規劃方案合規及可實施性
|
10分
|
◇符合本項目的各項要求及相關的規劃設計規范,規劃的均好性;
|
規劃結構及布局
|
20分
|
◇規劃、設計構思和創新水平;
◇區域規劃布局功能分區明確,用地配置合理,布局結構清晰,整體協調有序;
◇合理利用原有地形、地物,因地制宜,體現區域特色;
◇集約用地、群體組合;
◇綠地系統及空間環境等的內在聯系;
|
道路與交通
|
5分
|
◇區域道路簡明順暢,同時能滿足各項要求,道路斷面選擇合理;
◇區域內人行與車行的關系,盡量減少人車的相互干擾,保障居住環境質量和居民安全;
◇路面鋪裝、停車位置恰當,數量充足;
|
建筑部分
|
|
|
綠地與室外環境
|
10分
|
◇充分考慮地形,空間圍合與劃分合理;
◇公共綠地位置適當。
◇景觀環境設計注意組團關系;點、線、面的結合,并重點處理好公共綠地、道路沿線及入口等重要部位景觀設計;
|
建筑造型及立面
|
10分
|
◇建筑風格的創造性,建筑尺度、比例適宜,色彩和諧,體現文化特征;
◇立面裝飾適度,是否協調;
◇立面比例尺度和建筑造型的的完美性
◇材質選用、價格成本、色差控制、施工工藝難易;
◇建筑與周圍環境的協調性;
|
社會經濟效益評價
|
2分
|
◇把握適度超前原則、合理考慮場地現狀及周界關系、是否合理控制材料、建安、景觀成本;
◇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
|
服務團隊評價
|
5分
|
企業背景、服務過的企業及作品、負責本項目團隊構成、態度綜合評價
|
服務保障措施
|
10分
|
保證設計質量、配合工程實施、提供優質服務的措施
|
服務報價
|
3分
|
與市場普遍行情是否吻合
報價與服務是否成正比
后續服務、增值服務
|
合 計
|
100分
|
|
|